貼心小提醒♥點以下連結可讓閱讀更快速
原來 雙胞胎 還分這麼多種!我的寶貝們是 同卵雙胞胎
恩~~我是在真的確定自己懷了雙胞胎之後
才開始各種研究+做功課
還記得當時產檢時
醫生看著螢幕笑著說:「恭喜,真的是兩隻耶!」
那一瞬間,我腦袋整個大空白
千算萬算都沒想到同時有兩個小寶貝要來到我的世界
完完全全是意料之外的禮物 🎁
驚喜之餘,也帶來滿滿的問號和焦慮
雙胞胎要怎麼照顧?
風險會不會更高?
才發現原來「雙胞胎」並不如我原本想的那樣簡單
不只是單純的同時孕育兩個寶寶
而是有分很多類型:
每一種的形成原因、相似度,甚至孕期風險都不一樣
也讓我更了解整個孕期必須要注意什麼
雙胞胎 的主要分類
雙胞胎最常見的分法有兩種:
同卵雙胞胎
異卵雙胞胎
同卵雙胞胎
- 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
- 基因組成幾乎相同,性別必定相同
- 外貌、聲音甚至氣質都會非常相似
這也是我們常說那種
「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」
一定會是兄弟或姐妹(同性別)
異卵雙胞胎
- 由兩顆卵子分別受精形成
- 基因組成如同一般兄弟姊妹
- 性別可能相同,也可能一男一女
- 外貌不一定相似,可能差異很大
龍鳳胎就必定是異卵雙胞胎
而這種雙胞胎就像同時出生的兄弟姊妹
各自獨立卻又有緊密連結!
胎盤與羊膜囊的不同
再再再更進階一點的來討論
這也是我自己懷了雙胞胎以後才知道的知識
醫學上還會根據 胎盤數量 與 羊膜囊數量 來區分雙胞胎
這為什麼很重要呢?因為跟媽咪孕期風險有關!
- 雙絨毛膜雙羊膜囊(Di-Di)
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胎盤和羊膜囊,互不干擾,最安全 - 單絨毛膜雙羊膜囊(Mo-Di)
共用一個胎盤,但各自有羊膜囊,彼此獨立卻共享營養 - 單絨毛膜單羊膜囊(Mo-Mo)
共用胎盤與羊膜囊,風險較高,容易因臍帶糾纏而需要更嚴密監測 - 連體嬰
極少數情況,胚胎分裂不完全,導致身體某部分相連,發生率極低
雙胞胎種類比較表
紅色字體部分就是和同卵雙胞胎有關
類型 | 成因 | 性別可能性 | 外貌相似度 | 孕期風險 | 機率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同卵雙胞胎
(我是這種) |
一顆受精卵分裂 | 必定相同 | 幾乎相同 | 視胎盤/羊膜囊而定 | 約佔 1/3 |
異卵雙胞胎
雙絨毛膜雙羊膜囊(Di-Di) |
兩顆卵子各自受精 | 可相同或不同 | 如兄弟姊妹般 | 較低 | 約佔 2/3 |
單絨毛膜雙羊膜囊 (Mo-Di) | 同卵分裂,共用胎盤 | 相同 | 很高 | 中度 | 同卵常見 |
單絨毛膜單羊膜囊 (Mo-Mo) | 同卵共用羊膜囊 | 相同 | 很高 | 高 | 同卵約 1% |
連體嬰 | 胚胎分裂不完全 | 相同 | 相同 | 極高 | 約 5~20 萬分之一 |
看出來了嗎?
正常情況下(先不討論連體嬰)
同卵雙胞胎又分三種:
同卵雙胞胎的三種類型
「同卵」並不是單一概念,而是依據分裂時間有差別喔!
雖然都是由一顆受精卵分裂而成
主要依照分裂的時間不同
影響到 胎盤 與 羊膜囊 的形成方式,進而分成三種類型
1. 雙絨毛膜雙羊膜囊(Di-Di Twins)
- 成因:受精卵在受精後 3 天內分裂
- 特徵: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胎盤與羊膜囊
- 優點:彼此獨立,營養與血液供應互不干擾,風險最低
- 機率:同卵雙胞胎中約 25–30% 屬於這一類
雙絨雙羊,看起來跟異卵雙胞胎很像,但基因仍然是一模一樣的
2. 單絨毛膜雙羊膜囊(Mo-Di Twins)
- 成因:受精卵在受精後 4–8 天之間分裂
- 特徵:共用同一個胎盤,但各自有羊膜囊
風險:
- 雖然各有羊膜囊,但因共用胎盤,可能出現「雙胞胎輸血症候群(TTTS)」
- 需要醫師更密切監測
- 機率:同卵雙胞胎中約 65–70% 屬於這一類
*我就是懷這種類型雙胞胎
單絨雙羊,是最常見的同卵雙胞胎型態
3. 單絨毛膜單羊膜囊(Mo-Mo Twins)
- 成因:受精卵在受精後 8–13 天之間分裂
- 特徵:共用同一個胎盤與同一個羊膜囊
風險:
- 因為沒有羊膜隔開,兩個寶寶的臍帶容易糾纏
- 孕期風險最高,需要極密集的產檢與醫療照護
- 機率:同卵雙胞胎中不到 1–2%,非常罕見
單絨單羊,雖然風險很高,但在醫學照護進步下,存活率已經大幅提升!
懷雙胞胎機率有多高?
其實這也是我自從懷孕後
聊天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!
你家有基因嗎?你們是自然受孕還做試管?
NONONO~
我和老公兩邊家族並沒有相關紀錄
我們是自然受孕,而同卵雙胞胎的機率大約是
前面所提到的1/250(差不多0.4%)
同卵更為少見也相對風險較高
(可參考上個段落表格所整理的三種類型)
因為這是受精卵分裂時的隨機事件!
簡單來說=完全不可預料,不可控
*收集網路上資料整理後的結論:
- 全球平均:大約每 80 次懷孕,就有 1 次是雙胞胎
- 台灣趨勢:近年因人工生殖與排卵藥物普及,雙胞胎比例明顯提升
影響雙胞胎機率的因素:
- 家族遺傳:如果家族中有雙胞胎,機率會增加(尤其是母系)
- 高齡懷孕:35 歲以上女性排出多顆卵子的機率較高
- 體質與賀爾蒙濃度:部分女性天生易有多顆卵子
- 人工受孕:試管嬰兒與排卵藥物會大幅提升雙胞胎的可能性
準媽媽分享:懷上雙胞胎後的生活與照顧
懷了雙胞胎的孕期,通常比單胎要來得更加煎熬
至於辛苦不辛苦呢?
我認為是依照每位媽媽的體質和環境所評量
所以我不敢說自己肯定會累上幾倍
這邊只列出實際遇到的狀況
- 產檢次數更多更密集:醫師會更密切追蹤胎盤與羊膜囊狀況
- 各項花費金額都更高:很多檢查的項目都因此多算一個寶寶費用
- 營養需求更高:需加倍補充足夠葉酸、鐵質、鈣、蛋白質…等等
- 早產風險較高:實際數據表明雙胞胎平均孕育週數比單胞胎短
- 心理準備:同時迎接兩個寶寶,一定要做好規劃安排人力分配
確實我的產檢次數一個月高達3次
除了原本的診所之外,我還有跑公立醫院兩邊產檢
頻率為診所2週一次,大醫院1個月一次
因為我真的自知擔不起任何風險🥺
除了密集產檢,高度關注寶寶們情況之外
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及早知道突發狀況或做好預防!
而且各項檢查費用也是很驚人呢
隨便舉幾個例子
- NIPT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
- 20周以後做的高層次胎兒超音波
- 更高頻率的產檢,掛號費累積比單胎多
總之,雙胞胎就是比單胎費用高呀~~
NIPT價格供參考:
高層次我是去台北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做的
2025年9月份
雙胞胎高層次費用為$9000
雙胞胎常見相關問題QA
結論|雙胞胎的種類比想像更多
當我懷上雙胞胎後
才發現「雙胞胎」的世界原來這麼精彩呀😂
從 同卵、異卵,到 細分雙絨雙羊、單絨雙羊、單絨單羊
甚至罕見的 連體嬰
每一種類的 雙胞胎
都有不同形成原因與孕期需要注意的地方
更加了解 雙胞胎種類差異 與 雙胞胎機率
不僅能讓準爸媽心裡更踏實
也能在孕期照顧上更有方向
對我來說,雖然在孕育生命這條路超乎預期
但想到最後能同時擁有兩個小寶貝
所有辛苦都化作期待他們到來的過程♡
👶👶 嚕比當媽媽,全新身份,全新挑戰
一個身體,三個心跳
雙倍幸福,雙倍勇氣!
最後附上 嚕比的Instagram
有什麼想對我說的嗎?
歡迎來信或Ins小盒子♥
rubybaby0122@gmail.com
懷孕,懷孕初期,懷孕初期症狀,懷孕前兆,嚕比當媽媽,雙胞胎,雙胞胎機率,双胞胎,孕期紀錄,懷孕日記,懷孕初期,排卵試紙,排卵試紙驗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