貼心小提醒♥點以下連結可讓閱讀更快速
新冠疫苗 好多種,我適合打哪一種?六種類疫苗比較 COVID-19
*本篇疫苗比較為個人筆記,僅供參考
未來資訊若有更新會再補充
最近新聞好消息是 日本擬提供台灣AZ疫苗 傾向6月下旬供貨
目前台灣島內有的 COVID-19疫苗都優先讓給辛苦的前線醫護人員施打
他們真的是冒著染疫危險在救人,請不要用異樣的態度對他們 🙁
當然還是希望疫苗能早日充足,盡快讓大家都施打
在那之前,我們一般民眾還是要多多留意
出門必備口罩加護目鏡,維持社交距離
保護自己尊重他人!
COVID-19 六種類疫苗比較
新冠疫苗整理
疫苗皆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 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COVID-19疫苗產品時,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
AZ疫苗(牛津疫苗)
AstraZeneca之COVID-19疫苗是含有SARS-CoV-2病毒棘蛋白(S protein)基因之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之疫苗,用於預防COVID-19,本疫苗已通過WHO、歐盟等其他先進國家及我國緊急授權使用
※適用接種年齡為18歲以上
※接種劑次為2劑
目前依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接種間隔為8至12週
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建議為至少8周以上
AZ疫苗的保護力大概是 80%
施打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:
接種處疼痛、發燒畏寒、疲倦、頭痛、嘔吐等,且過去在歐洲傳出多起接種AZ後出現嚴重血栓的案例,對此,歐盟專家分析後認為,應將血栓列為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
BNT輝瑞疫苗 (BioNTech疫苗)
Pfizer-BioNTech之COVID-19疫苗是含有SARS-CoV-2病毒棘蛋白(S protein)之mRNA疫苗
用於預防COVID-19,本疫苗目前已通過WHO、歐盟、美國等先進國家緊急授權使用
※適用接種年齡為16歲以上
※接種劑次為2劑
依疫苗仿單建議接種間隔為21天以上
目前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 天
BNT疫苗的保護力大概是95%
施打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:
接種處疼痛、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痛、畏寒、關節痛、發燒等副作用。未預期的嚴重不良反應很罕見
包括呼吸困難、臉部及咽喉腫脹、心跳加速、全身紅疹、暈眩及身體虛弱等症狀
試驗中觀察到的不良事件包括局部淋巴結腫、顏面神經麻痺,以疫苗組發生的比例較高
莫德納疫苗
Moderna之COVID-19疫苗是SARS-CoV-2病毒棘蛋白(S protein)之mRNA疫苗。本疫苗目前已通過美國、歐盟等先進國家緊急授權使用
※適用接種年齡為18歲以上
※接種劑次為2劑
目前依國際指引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 天
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大概是94%
施打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:
注射部位疼痛、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、畏寒、發燒。接種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有接種部位紅斑、蕁麻疹、泛紅、接種部位搔癢、臉部麻痺、臉部腫脹等
約 1%受試者出現「嚴重」不良事件,但發生頻率在疫苗組和對照組並無不同。
嬌生疫苗(美國嬌生)
嬌生疫苗由美國嬌生集團(Johnson & Johnson)研發,與AZ疫苗同屬腺病毒載體疫苗
是透過改良的黑猩猩的腺病毒(ChAdOx1)當載體而製成的疫苗。
※適用接種年齡為18歲以上
※接種劑次為1劑
嬌生疫苗的保護力大概是66%
施打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:
與其他疫苗相似但症狀較輕,不過美國有極少數個案出現血栓及凝血障礙等嚴重併發症
專家建議年輕女性施打要特別注意
聯亞疫苗、高端疫苗
國產疫苗部分,聯亞疫苗及高端疫苗皆為重組蛋白疫苗,利用基因重組的方式製作出病毒棘蛋白,並做成疫苗使免疫系統生成免疫反應
※保護力、副作用等資訊尚未公布
國內兩家疫苗廠高端和聯亞都全力投入研發中
兩款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已進入收尾階段,試驗數據可在6月左右出爐
高端最快能在6月下旬通過緊急授權,而聯亞則預計在7月通過緊急授權
施打後副作用總結:
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疫苗副作用多為注射部位疼痛,為五成到九成
排名第二的是疲倦則有五成到七成;第三為頭痛為五成至六成
哪些人不建議施打?
(不建議優先施打不代表不能施打,需先專業評估)
- 懷孕或哺乳中婦女
- 兒童及青少年
-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
- 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
- 慢性疾病患者治療中甚至急性期
- 在做免疫治療的病人
(本篇文章資料來源 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、中時電子報、康健編輯部)
最後附上 嚕比的Instagram
有什麼想對我說的嗎?
歡迎來信或Ins小盒子♥
rubybaby0122@gmail.com